当前位置:学术期刊发表网>教育论文>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如何教学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如何教学

学术期刊发表网 位置:教育论文 时间:2017-09-23 17:21 ()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各学科的发展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建设中,如何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仍然是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音乐教育论文。 摘要:中国民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各学科的发展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建设中,如何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仍然是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大观

  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理论课。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开展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编排不完善以及缺乏地域特色等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山西广博的民间音乐资源,探索并寻求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教学改革途径,帮助学生真正地了解并热爱民族音乐,是我们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山西民间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教学改革

  尤其是怎样把地方音乐很好地融入《中国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排等,更是我们作为一名民族音乐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山西是一个历史文化大省,“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这里有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埙,夏代的石磬,春秋时的甬钟,战国时的编钟和编磬”,这些文物都说明山西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文化发源地,因此它那独具魅力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我国音乐文化领域中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从2006年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布,山西省共有157个非遗项目入选,涉及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民俗、民间美术以及曲艺音乐等10项内容,而这些民俗文化也成为了山西厚重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一、丰富多彩的山西民间音乐

  (一)民歌

  根据上世纪70年代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小组对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的整理,各种体裁的歌曲总计1374首,共分为山歌、号子、秧歌、套曲及小调五大类。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劳作或是在野外放牧行脚时为了自由地抒发感情而即兴编唱的一类歌曲,又因地域不同而赋予其不一样的名称,例如流行于河曲、保德、偏关、五寨一带的“山曲”、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襄垣一带的“开花调”以及流传在五台、定襄、忻县一带的“卷席片”。号子是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过程中为了统一动作和节奏发出的艺术化呼喊,具有协调节奏、调动步伐和调节情绪的作用。山西的劳动号子有三大类:修水利、打地基或打木桩时唱的夯硪号子、黄河船工们吼唱的船工号子以及打蓝时唱的作坊号子。山西的秧歌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较广。按地域划分,主要有祁太秧歌、沁源秧歌、临县伞头秧歌及汾阳地秧歌等,多数秧歌的唱腔依旧保持着民歌的特点,也有一部分秧歌也具备了简单的故事情节,逐渐朝着戏曲的方向发展。套曲的曲调大部分是在明清时期的俗曲或小调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改编而成,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例如左权”大腔”和离石“弹唱”。小调是人们在休息或娱乐时为了消遣助兴而演唱的一类小曲,不仅体裁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分布遍及城乡各地,如《绣荷包》、《姑嫂挑菜》、《下柳林》等。

  (二)舞蹈

  山西的民间舞蹈在长期的历史流变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共分为秧歌、锣鼓、彩灯、车船、花鸟、拟兽、武技、神鬼和其它杂项九大类。其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秧歌类,例如:地灯秧歌、踢鼓子秧歌、伞头秧歌等。锣鼓类是以锣和鼓等打击乐器为道具用来表现某种情绪的舞蹈,例如花敲鼓、音锣鼓等。彩灯是人们在各种民俗节日中手持造型各异的灯具边歌边舞的表演,常见的有鲤鱼灯、天灯、拐子灯等。车船是以日常交通工具或生活用具为参照模型制成各种道具来进行的舞蹈表演,如独杆轿、花轿车等。其他舞蹈类别也都各具特色。

  (三)器乐

  山西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对出土文物的考证看,音乐的发展也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初,山西夏县文化遗迹出土了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石磬;1985年,山西闻喜县发掘出龙山文化晚期的大石磬,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1931年于山西万荣荆村发掘出三个新时器时代的陶埙;1994年在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曾先后发掘出西周时期的编钟二十六件、编磬十件、晋侯稣钟十六件、甬钟一套四件等,大量的出土实物都证明了山西的乐器具有着悠久的活动历史。发展到现在,山西的民间器乐曲按照音乐风格分为民间器乐曲和宗教音乐两大类。民间音乐又根据演奏形式的不同分为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和丝竹乐四类,宗教音乐分为道教音乐和佛教音乐。其中,民间音乐中流传最广、储量最大的是鼓吹乐,主要用于百姓们迎神赛社、婚丧礼俗、节日庙会等各种民俗礼仪活动,例如五台八大套、阳高八大套、忻州大得胜等。山西的佛教音乐主要是指五台山的佛教音乐,包括青庙汉传音乐与黄庙藏传音乐两类。青庙音乐清远淡雅、意境幽深,黄庙音乐色彩华丽、节奏跳跃。道教音乐分为晋北和晋南两大派别,主要用于民间的各种红白事及驱邪避恶等道场和法场活动。

  (四)曲艺

  山西的曲艺音乐按照历史发展和演唱形式,大致可以分为鼓书、弦书、琴书、道情及牌子曲五类。从发掘的文物看,鼓书从金代就已经开始在山西省境内流传。演唱者由一个或两个盲人组成,一人手击书鼓说唱,另一人手击简版或檀板作伴奏,唱腔多为板腔体,例如襄垣鼓书等。弦书是说唱者以弹拨乐器伴奏来进行说唱的形式。根据手持乐器的不同,又分为三弦书和四弦书两种。其中,三弦书是采用三弦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多流传在晋中、晋南和晋西南一带,如武乡三弦书、临县三弦书等。四弦书是以四胡来拉弦伴奏,主要流传在晋南和晋东南一带,例如平陆高调、临汾书调等。琴书类曲艺是使用扬琴为主要乐器、同时主唱者手持单铙或八角鼓来交替击节伴奏,唱腔以“钹儿腔”的板腔体和“鼓儿腔”的单曲体为主,如:襄陵琴书、翼城琴书等。道情的演唱遍及山西各地,最初多为说唱道情,从清代后期才逐渐演变为戏曲道情。演唱者在太原和祁县一带为瞽书艺人,其余各地都用明眼人。伴奏乐器以渔鼓和简板为主,多为5-8人的拆唱组合,唱腔属于曲牌体音乐,影响较大的有晋北道情、太原道情、河东道情等。

  (五)戏曲

  戏曲是山西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按照戏曲类型划分,主要有梆子戏、道情戏、秧歌戏、曲子戏、落子戏和其它类型等剧种。其中,梆子戏是全省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按照地域不同又可以分为晋南的蒲州梆子、晋中和晋北的中路梆子、晋北的北路梆子及晋东南的上党梆子四种,唱腔均为板腔体。道情戏是在说唱道情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梆子戏的唱腔板式和器乐曲牌发展而来。秧歌戏是在本土的地摊秧歌以及民间社火表演基础上发展而成,有歌、舞、戏三个部分。歌曲唱腔大多采用当地流传的民歌小调;舞蹈的规模从最初的两三人到如今的数百人不等,常见的有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等,通常会以手帕、伞、棍、霸王鞭等作为道具配合使用;戏的内容多数用来反映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俗事,例如:晋中秧歌、左权小花戏等。曲子戏是以山西南部的眉户戏为代表,唱腔多采用明清时期流传的俗曲,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流行的民歌小调,例如夏县的弦儿戏等。落子戏是流传在晋东南一带的主要剧种,是在当地民歌小调以及梆子腔的基础上吸收了河北“武安落子”的唱腔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关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

  以我校为例,根据山西大同大学《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大纲规定,本课程是音乐学本科教学的核心理论课程之一,是在学习了《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之后,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又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国各民族多样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乐体裁类别,最终不仅让学生们清晰、准确地将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形式加以区分,有效地加深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其专业素质。并且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增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这门课程周课时为2,一学期共16周32课时,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课时设置少、教学内容宽泛、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缺少地方性和区域性的特色教学等。从第一部分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博大精深,如果能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很好地融入山西本地的民间音乐,既能在教学中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能够彰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风格。在今年本课程教学开展前,笔者曾对2016级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关于“山西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9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0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此次接受问卷调查的2016级学生都是山西本地人,70%的人表示喜欢山西地方音乐,愿意接触并学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针对这70%的学生我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主要是对于民间音乐不同体裁的认知与理解,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的是山曲和小调、其次是吹奏乐器和弹拨类乐器、再次是曲艺音乐、最后是戏曲。根据这样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我们教学的开展应该遵循学生由简到难、从浅到深的循序渐进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

  三、具体实施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充实现有的音乐教材

  山西民间音乐的发展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各门学科在接受先进理念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同时也把它作为了促发展、谋生存的基本法则。作为地方高校的一名音乐教学研究者,我们必须要在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中加强地方传统音乐的学科建设,重视地方音乐文化精髓的渗透,帮助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民族音乐世界观,能够真正地接纳并喜欢地方本土音乐,实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另外,现在山西高校民族民间音乐的教材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宽泛、缺少地方音乐深度教学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地整合利用山西得天独厚的民间音乐资源,联合各高校的优秀教师以及民间的音乐文化工作者们,共同编写出一套具有山西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教材,同时可以采录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优秀作品作为视听教学模板,帮助学生全面地学习并了解山西民族音乐。

  (二)合理调整教学大纲,加大实践课比例

  在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的教学课程安排中,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每周的2课时基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的学习只能让学生从理论的层次去生硬地理解相关内容,并不能真正地亲自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尝试单独开设一门中国民族音乐实践课,作为民族音乐理论教学的辅助课程。同时,整合学院中优秀的声乐教师和民乐教师资源,帮助学生从民歌小调和戏曲说唱的演唱风格、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等方面,都能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去实践、去练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尝试多元化教学

  民间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某一地区或民族人民的艺术审美与理想追求,但也正是地域的原因局限了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由于不熟悉地方方言,而在民歌、曲艺和戏曲的说唱中遇到了困难。然而这些民间艺术的魅力也正是体现在方言上,能够熟练运用地方方言是掌握民间音乐的精髓所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来邀请省内各地的民间音乐专家或优秀的民间艺人,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来为同学们就说唱的方言、韵味、神态和感情等细节作生动的讲座,不仅能起到优秀的示范作用,也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在地方艺人的指导下去实践练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于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与体会,做到真正地认识并了解民间音乐,也加强了人才之间的文化交流互动,实现把专家学者“请进来”、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四、结语

  中国的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作为一名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担负着帮助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了解民族音乐形态、传承民族音乐精神的责任。通过对本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山西的民间音乐实际,来为民族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初步的尝试。希望能够通过教改的方式,既能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同时也能够帮助更多地人熟悉山西的民间音乐文化!

  阅读期刊:音乐大观

  《音乐大观》杂志创刊于1955年,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自由性、评论性、理论性的音乐文化多媒体刊物。以思想创新、专业整合发展而成为音乐刊物中旗帜,是热爱音乐艺术、研究音乐人员的必备之选。

与“中国民族音乐课程如何教学”相关的推荐

1、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摘要:基因工程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从精选教学...查看详情

2、食品专业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
摘要: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查看详情

3、高师和声高效课堂构建探究
摘要:摘要:和声课程是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理论...查看详情

4、理实一体化教学对高校电工电子课程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摘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校非电类专业必修基础课,对...查看详情

5、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校财政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始了...查看详情

推荐阅读

首页 SCI期刊 点击咨询 EI 学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