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期刊发表网>农业论文>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研究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研究

学术期刊发表网 位置:农业论文 时间:2022-04-23 09:51 ()
摘要:摘要:林业产业在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中处在相当重要和特殊的位置上。它具有双重效益,一方面是能够通过林业生产,创造经济价值,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改善林业生态,推

  摘要:林业产业在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中处在相当重要和特殊的位置上。它具有双重效益,一方面是能够通过林业生产,创造经济价值,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改善林业生态,推动国土空间自然资源、生态和环境的修复、治理与保护事业,这将深刻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得到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在实际的林业生产中,病虫害是威胁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因素之一,其防治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做好对病虫害的防治,才能规避、减少病虫害可能带来的威胁,确保林业健康发展、提高林业生产品质,保障林业生产效益。首先简单分析林业生产中的植物病虫害常见发生原因,然后主要就如何科学化、现代化、生态化做好病虫害防治,提出部分探讨性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方法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研究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植物病虫害频繁发生,每年都会有大面积的植被遭受病虫害,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经济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将病虫害防治研究提上新日程、新高度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研究,结合工作实践,根据当前生态化的植物病虫害防治要求,采取科学化、现代化、生态化的防治技术措施,实现绿色生态防治,同时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附带性、遗留性的污染和破坏,以全面提升林业生产的综合效益,确保农林业可持续的发展壮大。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病虫害始终伴随着林业生产,对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均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通过对既往林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与分析发现,其病虫害发生原因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1 不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的突出优势在于效果明显、快速,目前来讲,国内大多数地区仍使用较多。然而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实际作业实践证明,不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带来了很多难以逆转的严重问题。针对化学药剂的适宜配比和用量,国内没有统一规定,国外的参考意义也不大,导致很多种植者使用很随意,不规范,有时大量喷洒,不仅不能有效地防治害虫,还会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种植者一旦发现防治没有效果,病虫害发生反有起势,就又继续加大剂量和浓度,在反复接触化学药剂后病虫产生耐药性,可能会导致药剂对病虫害不起作用,降低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病害虫可以利用各种传播渠道进入林业区域,它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这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如果在实践中采取的防治手段有效性不足的话,不仅达不到显著的防治效果,甚至可能会加重病虫害。当前我国化学药剂种类五花八门,市场管理不严,门槛低,有些药剂没经过严谨的试验就流入市场,根本无法防御病虫害。不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不仅会污染土壤、水资源,还可能会导致生物平衡遭到破坏,杀死害虫的天敌,反而导致害虫数量增长,引发虫害。综上,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模式,单一的选择化学药物去处理、去防治,很难在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科学有效防治病虫害。

  1.2 森林结构单一,人工造林缺乏科学性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提出与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人工造林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举措,得到了大力发展,其能够相当快速地扩大森林面积,并针对性地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全国各地近些年几乎都大范围的开展了人工造林,成本资源投入巨大,在短时间内也确实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生产建设成效。然而,在实际人工造林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单一的速生树种,这种种植方式使得景观整齐,养护工作统一,缺点则是没有树种搭配,人工纯林的自然天敌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明显不够,难以形成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森林植物群落结构过于单一,局部生态系统及物种多样性脆弱。速生树种虽然具有快速生长、快速成材的优势,但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相对较差,单靠人工造林的自愈能力很难控制病虫害,往往一旦有病虫害发生,就会大范围地传播,最终危害到整片人工造林。人工造林的大面积增加,也导致相应的天然林占比降低,抵抗病虫害的整体能力明显下降,增加防治难度。

  1.3 护林管理工作不被重视

  众所周知,树木的生长受气候、土壤和生物环境等很多方面的影响。处于生长期的树木尤其需要科学管护,如果管护不力或者放任不管,造成林分生长环境阴暗,透光性、透气性差,很容易滋生大量病菌、虫害,严重者导致树木死亡、受损。护林管理工作作用不可小觑,但是我国当前的护林管理工作存在很多漏洞,模式粗放,过程不细致,作业效率低。目前多数森林没有配备固定的护林人员,即便有护林工作重点也集中在森林防火等方面,间伐、修枝、枯死枝清理等抚育措施落实不到位,病虫害防治工作因缺少资金、护林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等原因更是落后,护林管理工作的整体不到位,进一步提高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随着林长制的逐步推行,各级林业管理者和从业者开始高度重视护林管理工作,相信病虫害防治工作也会取得显著改善。

  1.4 病虫害发生的自我进化

  所有的病虫害都具有自我进化的能力,因为从更高层次的角度来看,病虫害本身就属于是一种自然调节方式,因此不可能被彻底的消除,始终存在客观的隐患。在林业生产中,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方法,终有病虫害能够躲过,并逐渐适应新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自我进化,这样一来,一些固有的防治措施和方法便不再适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的作用有限,没有市场资金的运作投入,显然不能满足现阶段病虫害防治所需的试验研究和实践操练。

  1.5 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任何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区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都会蔓延到其周围,产生连锁反应。早期,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下,我国的整个自然生态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论是原生自然森林,还是人工造林,其周围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都有所恶化,如周围区域的植被环境、水资源环境、土壤环境等遭到污染,这就构成病虫害的一个重要原因,会使病虫害发生率升高,而且难以彻底消除。

  2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讨论与研究

  2.1 无公害的防治技术的实施意义及举措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长期以来,依赖于化学类药剂。虽然此法在短时间内成效显著,可很大程度上消灭一定病虫害,但随时间累积,树木自身整体的抗虫能力大大削减,更有甚者,树木弯曲、树皮剥落、树木死亡。加快实施植物的无公害防治的技术,为林业的生态平衡、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首先要科学预防,依法依规加强管理,促进植物的生长及林分的健康发展。其次,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充分满足了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业的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再次,无公害防治技术是将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综合起来加以应用,与纯化学控制的技术相比,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为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绿色和生态是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标志。在早期的植物病虫害防治中,过多地使用了化学药剂,而这并没有取得理想和长远的效果,反而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如今,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必须要采取更加绿色和生态的防治技术手段。首先,积极倡导低毒、高效、对非靶标的生物安全的生物农药、微生物、生防制剂、仿生农药、植物性农药等的运用,进而逐步替代传统的甲胺磷、杀虫脒、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的化学类的药剂。其次,要慎用化学药剂,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避免引起二次污染,造成土壤、水资源破坏等。物理防治技术具有绿色、生态的特点和优势,具备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的条件。例如,可以采用“多功能的房屋诱捕器”捕杀害虫,它通过性诱惑、色诱惑、食物等诱惑的途径,具有综合性诱捕功能,效率较高;也可以直接采取针对性、目的性强的性诱导剂、食物诱导剂、黏虫板等来捕杀,避免资源浪费和无效工作;还可采用杀虫灯,将其悬挂于高度2.5m的显眼位置,以保证灯光传导的全方位性和快速性,这在夏季是一个便捷有效的方法。另外即是进行人工捕杀,但是效率相对较低、工作量繁重,除非必要情况,一般不予采用。最后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不过需要注意进行科学、严格的控制。这种技术方式包括天敌防控、诱导防控和禽类防控,如可以引进周氏齿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等。

  2.2 加强病虫害历史数据分析,有效预测病虫害的发生

  任何事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有征兆可测的,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也是如此,如何把握这些规律,找到病虫害发生的征兆,精准预测、提前决策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将病虫害扼杀在初期阶段,最大限度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实际工作中,应对历年来林区、城区及其周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的数据统计,同时还要分别统计当时的详细气象数据和物种情况等。然后再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技术分析,从而得出一些隐秘的关系和征兆现象,以此为指导我们便可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并提前做好相关的防治准备工作。在这里主要涉及两个具体的工作内容,一是对历年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这要求一线的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履职做好观察、记录,另一个是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后者要求我们能够设计出一套准确、科学的计算模型。当然,上面这些工作技术在我国还并不算成熟,还需要加强探索。

  2.3 现代科学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成效,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的工作压力,在如今的病虫害防治中,还应当积极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如现代化的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无人机、摄像头等其他各种感知监测设备,均可以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发挥突出的作用。如帮助有效的监控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控工作发出警报、提供依据等。

  3 两点思考

  在林业生产中,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要引起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应客观、全面分析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科学化、现代化、生态化的防治技术手段,来规避、减小病虫害所可能带来的威胁,确保林业生产品质,在推动林业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和保护,取得最佳的林业生产双重效益。

  3.1 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植物病虫害防治有效开展的前提

  护林管理工作有很多环节,病虫害防治不仅仅只是其中一环,它在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护林工作的成效,所以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将其与护林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各级林业工作人员和护林人员依据组织构架和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和效率。在营林、造林调查和作业设计中,体现科学规划,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考虑到物种多样性、生态稳定性等多方面的综合问题,要控制好速生树种的种植数量,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林业生产相配合,逐步建立一个立体、系统、有机的速生树木、林果、灌木、草本生态体系,丰富森林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均衡性的同时,增强其病虫害自发防御能力。苗木培育、移植、检疫、化学药剂使用、病虫害的预防、监测和管理等各个流程都要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禁止乱砍滥伐。

  3.2 加强林业生产各道“工序”的科学布控,确保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加强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和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是繁殖能力强、传播迅速、影响广泛,极易在短时间内暴发。开展对以往常见林业病虫害的精准分析,安装监测工具和设备,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日常管理中。提前进行植物检疫,播种前应防治种子病虫害,植苗时确定苗木本身是否携带病虫害,如发现病虫害,必须尽快查明病虫害的种类,及时对植物进行处理。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树种,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减少不明病虫害发生几率。优质苗木品种往往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又对林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起到关键作用,虽然当前关于苗木新品种的研究很多,但如何一方面对土壤及生物环境高度适应,一方面又具有较高的抗虫性还需要时间,因为树木生长周期长,真正等到树木发挥双重作用还需要一系列的科学选育、栽植过程。

  参考文献

  [1]尹霞霞.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合理应用[J].种子科技,2021,19(39):73-74.

  [2]孙启花,张力成,戴璐.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J].农业与技术.2017,37(12):22.

  [3]郑红梅.浅谈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的内容体系[J].中国农业信息.2015,(16):131-132.

  [4]岑细珍,周祥斌.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探究[J].绿色科技,2021,15(23):156-159.

  [5]吴德元.营林技术对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思考[J].广东蚕业,2021,55(11):97-98.

  作者:张 岩

  相关文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研究

与“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研究”相关的推荐

1、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探思
摘要:摘 要 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及质量的重要因素,病虫害的防...查看详情

2、数字林草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摘 要:林业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并且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查看详情

3、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方法及发展策略
摘要:有机农业主要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合成农药、化肥、...查看详情

4、产业融合下贵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摘要:休闲农业旅游是有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一二三...查看详情

5、高粱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
摘要:摘 要:高粱隶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味甘性温,具...查看详情

推荐阅读

首页 SCI期刊 点击咨询 EI 学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