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期刊发表网>文史论文>从网维园林诗歌视角探究休闲民宿设计风格

从网维园林诗歌视角探究休闲民宿设计风格

学术期刊发表网 位置:文史论文 时间:2018-09-28 16:33 ()
摘要:下面文章主要从唐代匠人王维的园林诗歌视角出发,作为生活在古代园林风格转变重要时期的唐朝诗人王维,环顾中国园林发展史,其占有一席之位。王维的园林构建观念对后世的设计理念和园林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意在引领我们建立具有地方主题特色,具有传统

  下面文章主要从唐代匠人王维的园林诗歌视角出发,作为生活在古代园林风格转变重要时期的唐朝诗人王维,环顾中国园林发展史,其占有一席之位。王维的园林构建观念对后世的设计理念和园林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意在引领我们建立具有地方主题特色,具有传统文化内涵传承的园林景观。使得现代民宿在设计中创造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想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宿,构建风格,王维,园林诗歌

民宿设计

  一、引言

  随着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业态的呈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民宿的出现成为引领休闲生活的创新性生活方式,我国民宿发展一夜之间遍地开花。民宿是乡村特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强调宿主与旅客的知识、情感的交流,在提供有如居家体验的同时还可以使旅客享受到民宿主人所提供的当地乡土风情。现代休闲民宿构建风格沿袭了前人经验,利用古代建筑设计方法将非传统乡村民居的改造与民宿旅游相结合。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喜欢园林风格的宿主,就巧妙地将王维在园林诗歌中描绘的意境改造成现代化的休闲民宿。

  二、文献研究综述

  民宿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民宿一词来源于日语“Minshuku”,受历史影响,民宿概念较早传入我国台湾,制定并出台了《民宿管理办法》,其中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指民宿,指的是利用自用住宅空间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这一概念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和引用,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民宿在台湾地区的发展得到了创新并日趋成熟。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政策推动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民宿在我国内地开始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热潮。然而,在我国大陆地区,国内学者对民宿一词还没有权威而明确的概念界定。在研究民宿的文献里,出现了“民宿”、“农家乐”、“家庭旅馆”等不同的名称。其中,“农家乐”侧重于吃喝玩乐游于一体的休闲方式,“家庭旅馆”则更注重于饮食和住宿。

  三、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已经进入快车道,民宿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由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在强调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农村的建设发展,使得农村环境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城市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唯一选择,工作之余,他们更愿意逃离城市,去乡村体验乡愁。原来的将乡村旅游简单认为是逛景区、吃当地美食、放松身心的场所,现今旅游者会去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感受当地人文风俗。

  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之下,乡村民宿开始有了新的转变,民宿设计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在这股民宿风潮中,为了摆脱普通旅馆、酒店带给我们的束缚,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为了让旅游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田园牧歌式自然景致的完美结合,民宿的规划设计师以充分尊重人文环境的态度进行规划设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用最少的改造和设计打造出温情、环保、人文、和谐的另一个扣人心弦的“家”。其中,不乏有思想独特的、理念鲜明的设计师,他们运用古代休闲思想,融合了唐代王维辋川园林的创园风格,展现出了一个颇具古典韵味的园林式民宿。

  四、古典园林

  (一)王维与古典园林

  王维的园林兴趣和园林艺术审美观念,是多方面熏染出来的。他的生活经历、大雅情怀、文学创作等,与中国园林的关系非常密切;王维对园林产生浓厚的兴趣,乃至以生命的一部分去创造投入,源于他之前的、以及他所处时代的渲染。王维所处唐代国势声威,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艺术思想空前开放和成熟;且唐朝帝王又多风雅、游息于艺文者,所以唐代的皇家园林,最具有艺术的气息和文化的包蕴。皇家古典园林艺术对王维的影响不可小觑。

  他以诗人和画家的审美眼光鉴赏皇家古典园林,在园林“诗情”里融入了“画意”的氛围;在其对皇家古典园林的描绘中,歌咏了大唐盛世气象,有深远的意义,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是南派的代表,他的园林美学观念对后世的审美观和园林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苏轼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所拜访过的私家园林颇多,不仅有规模宏大的皇卿国戚的私家园林,也有巧夺天工的隐士小园。既然生活在物质和精神都比较富足的唐朝,长安城中的隐士之居,一般不会是陋巷蓬门荜户,也不像山野之士的寒俭居所,它是那种清幽高雅的小院,私园主人的隐士身份和精神思想境界,心远地自偏,营造的私园俨然世外桃源、别有洞天。

  (二)人与自然

  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来看,“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伴随着整个造园过程一同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古代才子们,无不寄情于山水,他们的书法、文学作品,便直接体现出他们对山水的理解。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拙政园,它就是演变于明代才子文征明的书画作品中。对于理想的造园环境,不同的人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家对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却是相同的。以王维的《投道一师兰若宿》诗歌为例: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

  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王维该诗描写道一师兰若的外部、内部山水环境。山水中的寺庙乃是选胜为之的,即山川峰峦之体势,借自然景物之无限风光,透过王维的描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高顶出风烟”烘托出超凡脱俗的境地。“梵流诸壑遍……客去更安禅。”将杂乱无序的景物和谐的组织、统一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天一合一的景像。“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写周边自然环境幽静美妙,衬托出寺庙内林泉雅致盎然,一切相得益彰。

  (三)文旅花间堂——探花府

  探花府位于苏州姑苏区平江路大儒巷南石子街,近苏州园林。探花府由潘祖荫故居改建,被列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如果追溯此宅的来历,还要从潘祖荫的祖父潘世恩讲起。潘世恩为乾隆年间状元,为官五十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衔,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状元宰相”、“四朝元老”。

  道光十四年,潘世恩得到御赐圆明园宅第的恩赏,为谢皇恩,次子潘曾莹在改造南石子街老宅时,特仿其祖父潘世恩在京城御赐圆明园宅第格式而建,是皇家园林式的建筑典范,营造成坐北朝南,三落五进,由四座四合院组合而成的大型古宅,也包含了江南民居特色的楼式布局,带有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苏式精致的文化,历经千年,仍然保持着她的那份优雅。探花府既有江南民居特色的三落五进走马楼式布局,又有大气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格局。

  探花府在她原有的风格基础上,融入了花艺美学,也正是由于这些鲜花的点缀,使这座古宅增添了几分柔美,几分自然情怀。探花府内随处可见的拱门、亭台、荷花池、石板小径、百年古木、木雕窗花、鱼鳞瓦片,还原了王维笔下的建筑和装修风格,让人感觉仿佛就置身于古代,充满了现实版的穿越感。清风徐来,院内竹叶飘飘,我想古代文人大体都是以爱竹为风骨的吧,古有王维竹里馆,今存潘祖探在这古风中,又不乏一些现代元素的融入,宽敞明亮的公共区域,给客人无限的享用空间;就连灯饰的风格,也是不尽相同,恍然如隔世焉,让人不禁流返穿梭于古代和现世之间。

  五、结论

  文旅花间堂——探花府,原址历经沧桑百年,已现萧条破败之势,伴着江南霏霏细雨,望着危墙断瓦,徒增一抹伤古怀今之思绪。通过民宿设计师鬼斧神工的改造,把现代的生活理念融入古朴的老宅,超越了传统旅馆的思维,将前世与今生融合。设计者借鉴王维古典园林营造理念,“在山水、植物、建筑、色彩、声音等方面描绘了顺其自然的造园思想、舒展的空间形态、幽邃的天然景色、朴素的建筑风格、诗情画意的境地。”为现代民宿设计中创造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想环境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延,代慧茹.民宿分类研究[J].江苏商论,2016(10):8-11+21.

  [2]李欣.国内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19-20.

  [3]曹林娣.“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与中国园林类型[J].园林,2007,(7):10-12.

  [4]蔡爽.探花府邸•花间堂——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潘祖荫故居修缮改造实践[J].建筑技艺,2015(07):80-87.

  [5]李萌.中国古典美学在当代民宿中的回归[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2(10):30-31.

  相关艺术论文:现代艺术设计如何思考

  现代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有其特有的规律体现,同时也是工业化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显而易见,对现代艺术设计进行再思考,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现代艺术论文。

  

与“从网维园林诗歌视角探究休闲民宿设计风格”相关的推荐

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摘要:摘 要:在城市化进程及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园林景...查看详情

2、浅析自然生态视角下的西方传统风景园林设计
摘要:摘 要:园林自起源之时就体现着自然和生态。抒发自然情怀...查看详情

3、地域文化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提炼与表达
摘要:摘 要:文中探讨了地域文化融入园林建筑设计的设计原则与...查看详情

4、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应用分析
摘要:摘要:随着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建设也...查看详情

5、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社会生态环...查看详情

推荐阅读

首页 SCI期刊 点击咨询 EI 学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