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期刊发表网>文史论文>探讨服饰色彩对电影艺术的作用

探讨服饰色彩对电影艺术的作用

学术期刊发表网 位置:文史论文 时间:2022-07-07 08:57 ()
摘要:摘要:色彩能给观者带来直观的视觉印象和心理反应。电影中的服饰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元素,渗透在电影语言中,是电影创作中的一股暗流。除了作为一种艺术具备的审美之外,服饰色

  摘要:色彩能给观者带来直观的视觉印象和心理反应。电影中的服饰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元素,渗透在电影语言中,是电影创作中的一股暗流。除了作为一种艺术具备的审美之外,服饰色彩更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不仅影响着整部影片的基调和风格,还能彰显角色的性格和情绪,同时服饰色彩对影片叙事的发展也起到一定预示作用。

  关键词:色彩;电影服饰;叙事

探讨服饰色彩对电影艺术的作用

  “色彩对人的心理具有暗示作用,这种作用来源于色彩所具备的象征功能[1]。”实际上色彩自身毫无内容,而它所拥有的含义是在社会发展中被人为附加上去的,这种约定俗成的含义往往具有稳定性,不会轻易发生变化。观众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地接受着这种色彩的内涵,所以当他们观看一部电影时,色彩的内在含义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左右他们的情绪。服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服饰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感知元素和艺术表现手段,“在和画面、色彩、情理、形神相互渗透中,服饰色彩借用于银幕视像的艺术视觉美,营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唯美意境”,构成完整的、具有导演风格的电影作品,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冲击。这时,角色身上的服饰已不再是单纯的一件衣服,它已经与人物合而为一,与对白、表情一样成为角色自身所具备的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不仅使观众有感同身受的共鸣,更促使他们去发掘影片背后的哲理。

  1服饰色彩体现影片基调和风格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导演在其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在不同的电影中,导演也通常会根据电影的主题来决定影片选用的色调。比如,在科幻电影里,冷色调会作为影片的基础底色以营造一种神秘感和科幻感;而在爱情片尤其是青春片里,导演会更倾向于选用暖色调,来营造一种温馨和甜蜜的幸福感。在影片的色彩基调中,服饰色彩是电影整体色调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对影片的风格和基调起着点睛之笔的作用。

  1.1《卧虎藏龙》:服饰色彩中的水墨画意境

  “2000年由李安执导的影片《卧虎藏龙》一举拿下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美术指导奖’和‘最佳摄影奖’等四项大奖。这是外语片第一次在欧美国家取得过亿的票房,标志中国的武侠片开始走向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2]作为一部颇具东方美学特色的武侠片,《卧虎藏龙》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和哲学底蕴。该片美术指导叶锦添先生,匠心独运,在服装及其色彩和造型等方面与导演风格相互呼应,打造出这部具有中国水墨意境的武侠名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浪漫美学典范。电影通过色彩的运用,为观众们展现了一场美妙绝伦的视觉盛宴,同时以东方写意式的笔法描绘了一段江湖恩怨,向观众阐释了片中人物难以名状的爱恨纠葛。导演李安在《卧虎藏龙》中一以贯之地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爱,剧中他舍弃了传统武侠片常用的血腥厮杀、大开大合,而是融入了中国人骨子里热衷的那份意境与含蓄。无论是漫山的绿竹、屋檐漏瓦、还是仗剑的侠客快意凌云,都将中国美学里的浪漫与诗意发挥到了极致。影片色彩基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宛如置身于中国水墨山水画中,导演使用了许多山水画式的场景,营造出清新淡雅的氛围。青山尖耸、绿水荡漾、扁舟、层叠的竹林、小桥等具有江南特点的意象,再辅以中国传统民乐作为背景音乐,使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恬淡和娴静,是观众宛如身临其境于这古朴典雅的山水画中。“影片中每一帧画面都像是一幅静态的水墨画,片中李慕白一身白衣,用高强的轻功掠过湖面,不仅展现了中国武侠人物的飘逸,也给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2]同时,为了使整部影片的意境更贴近中国水墨山水画,导演摒弃了饱和度过强的色彩,把影片基调设为轻柔、淡雅的风格,全片呈现出一种青蓝的色调,极富诗意。此外导演还将白色定为影片为主色调,在中国的文化背景里,“白色代表着朴素、淡雅、平和、虚空等含义,暗示着主人公李慕白在追求终归虚无时才能实现心灵超脱的境地。”[2]与之相应几位主角的服装色彩也多采用灰、白等冷色调与影片基调相呼应,清丽淡雅、温婉柔和,形成一种超然淡泊颇具东方美学的风格。为了对这种东方美学极致渲染,影片中如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服装色彩朴素、配饰简单,追崇自然天性、摒除人为造作之感,尤其是玉娇龙的服装,由初时桀骜不驯的红色到后来平心静气的白色,再结合角色的表演动作、道具、背景等使整部影片呈现出水墨山水般的悠远意境,体现着道家追求的超脱逍遥的境界,以及一种“素朴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超然淡泊的意境美感。

  2服饰色彩彰显人物性格和情绪

  电影服饰色彩在影视作品中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语言,不仅能装扮电影中的人物,还能显示一个人的性情和气质,不同的服饰色彩蕴含着不同的内涵和情感,观众可以根据人物服饰色彩的变化,来探究人物的心理情绪和内心活动。

  2.1《小妇人》中母女五人的服饰色彩

  由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的2019版《小妇人》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其中影片的服装设计使这部故事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具有了灵魂和真实性。电影《小妇人》改编自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经典的同名小说,叙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性格迥异的马奇家族四姐妹梅格、乔、贝丝与艾米,在战争艰难的日子里,依靠坚韧的意志,逐渐成为宽容仁慈、心怀梦想的优秀女性的故事。尽管四姐妹性格各异,但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在电影中导演也用服装突出了各自的性格。尤其是服装色彩的运用,对各自的性格命运起到了烘托和预示的作用。大女儿梅格是传统意义上的贤惠女性,为了凸显其温婉娴静的性格,设计师杰奎琳借鉴了很多前拉斐尔派的作品(这一流派的作品有着洛可可和哥特的风格特点),在她的衣服上用了大量的蕾丝与荷叶边元素及碎花和田园风的植物元素,服装配色大体上以牛油果绿和淡紫色的低饱和度色系来衬托她的性格。由于梅格平时的衣服多是简洁朴素的风格,没有适合舞会的裙子,所以梅格借了朋友的粉色礼裙。舞会当晚,梅格身上的粉色裙子以及脖颈间粉色的丝带和头上的大花,在一众女孩子中异常扎眼。女孩子们对裙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剪,层层叠叠繁琐的裙子,再堆砌各种复杂的元素显得非常艳俗。这件粉色裙子的设计也暗含普通人家的女孩梅格希望跨越阶层进入上流社会的心愿,在梅格的心里也存着成为富家小姐的梦想。世事变迁,后来梅格终于明白相比于富有和拥有众多仆从,能跟心爱的人厮守才是最重要的。她重新找回昔日简单朴素的风格,婚礼当日穿着简洁的白婚纱与爱人布鲁克终成眷属,就像她的爱情一样,简朴真挚。不过尽管梅格婚后重回朴素的风格,但是从她衣服上的蕾丝和花纹还是能看出梅格内心对美好的一些期待。乔是影片的女主角,也是原著作者的化身。她生性洒脱向往自由,立志成为一名作家并且开办一所学校。影片中她不止一次的给出版社投稿,她坚信女人可以自力更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乔拒绝了阔少劳瑞的求婚,乔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可谓是非常超前的。在片中她的服饰也总以一件西装外套为主,通常里面还会搭配白色的衬衫和马甲,再配上宽松的半裙,一幅经典而又前卫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在大姐梅格结婚之前,乔总爱穿红色系的衣服,象征着她的热烈与活力,而结婚后蓝色成为了她服装色彩的主调,也暗示她从热情洋溢的小女孩变成低调理性的大人,还表明着自大姐结婚后,“小妇人们”也很快成长起来。三女儿贝丝是一个内性格敛腼腆的姑娘,她真诚善良,经常呆在家里,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贝丝的服饰剪裁非常简单,利于穿脱,轻软的面料既显示了她柔弱的性格,又兼顾舒适,便于呆在家里。贝丝的服装很多都是娃娃领搭配蝴蝶结,半扎头发,衣服以粉红色为主如洋娃娃般精致孱弱。但是姐妹们逐渐长大,贝丝却永远“静止”了,成了旧时光里一抹永恒的粉色。杰奎琳表示“静止”了的贝丝没有机会去领略外面的世界,温柔的粉色也成了她的专属色。影片中还有一幕贝丝躺在乔的腿上,身着紫色的衣服,在西方传统意识里,紫色除了象征尊贵,还暗示死亡和哀悼,永恒和仁慈,这暗示着贝丝即将离开人世,但是她的善良和仁慈救助了贫苦民众,她会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艾米是家里的小女儿,从小热爱艺术,生活考究,追求精致,时刻想要跻身于上流社会。在四姐妹中艾米是最时髦的一位,华贵的格纹长裙搭配精致的双麻花辫,始终穿着束身胸衣和大裙撑,这也是她对追求精致上流生活的一种表态。而手套和帽子更是必不可少,即使在参加葬礼时这两件物品也会穿戴整齐。艾米擅长绘画,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在她的着装里总能感受到一种“油画风”。一身淡蓝色裙子,清新脱俗,也象征她对艺术的追求。在四姐妹中,想要跻身于上层社会的艾米并不那么讨喜,她任性自私。但在之后的不断成长中,艾米改掉了以前自私的性格,变得独立自清,富有理性,和劳瑞结婚,投身于慈善事业,而此时她的服装也逐渐变成了沉稳独立的棕色。电影中母亲的着装打扮和女儿们有所差异,母亲的服饰带有维多利亚时期的特点,黑斗篷总会配以红丝带,黑与红的结合象征着她内心独立带有反叛精神,不墨守成规。

  3服饰色彩烘托叙事

  服饰色彩作为电影的潜台词,对剧情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通常可以暗示影片中的矛盾点和叙事阶段。在上文中已经叙述过服饰的色彩能够反映出角色的心理,观众可以根据影片里服装颜色的改变,来觉察角色前后思想的变化过程,从而梳理电影发展脉络,深入了解影片主题。

  3.1《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服饰色彩的阶段变化

  在从事导演之前,张艺谋有着一段长时间的电影摄影经历。这段经历使得他对于电影色彩、构图等均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在他执导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色彩尤其是服装色彩在影片叙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影以女主人公颂莲为主线,伴随不同时期颂莲服装色彩的变化,观众可以察觉出其人物变化也经历了四个时期,也象征着故事叙述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束)。影片开头颂莲是一名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之后她从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到吃人制度的控诉者,最后在电影结尾,疯了的颂莲变成了宗法文化的牺牲品。在电影中导演通过颂莲四个阶段的服饰色彩变化,即从白色到红色到蓝色再到白色这一轮回,为颂莲的人生也为影片的叙事画上了一个句号。先是象征纯真的白色。电影的开头稚气的颂莲着一身素雅的学生装扮,上衣是没有一丝杂质的白色,单纯简单也象征她与命运抗争到底,坚贞不屈的初心。嫁入陈府后,“颂莲穿一身灰白色的旗袍去见其他几位太太,这一幕中,颂莲清冷的衣着与其他几位太太形成鲜明的对比,”[3]也侧面反映出颂莲的孤寂与无可奈何。这幕着装对比暗含两个寓意,“其一是想显示颂莲对这种无爱婚姻的排斥,其二是想表现颂莲对封建礼教的蔑视。”[3]这一时期的颂莲作为一个进步女性,像她白色的衣裙一样,她的纯真与傲气使得她与整个陈府的腐朽氛围格格不入。然后是代表权位的红色。在整部电影里,红色都带有地位与宠幸的含义。陈府中的红灯笼和红衣服等全都是恩宠的象征。嫁入陈府后,颂莲先是度过了一段落寞无人问津的生活,之后她很快意识到,如果没有老爷的宠幸,在陈府的生活会无比的艰辛,于是她下决心想用假怀孕和其他几位太太争宠。果然,她成功了,在假怀孕后颂莲得到了挂长明灯的优待,陈府上下都对她另眼相看,陈老爷自然也对她宠爱有加。随着人物心境的转变,颂莲的衣服也从白色变成了耀眼的大红色,既有想要假装出将为人母的喜悦,又有显摆哗众取宠的意味,以此来洗刷之前遭到的排挤和所受的屈辱。可好景不长,颂莲假怀孕的事情不久被人拆穿,她再次遭到冷待,不过她却没有立马脱掉受宠时的大红衣裳。因为此时的颂莲对权位和宠爱的欲望如熊熊烈火在燃烧,虚荣和欲念使她难以舍弃昔日的荣耀,而那迟迟不愿脱下的大红衣裳就是她内心欲望之火的象征。再之后是就象征理性的蓝色。假怀孕后遭受的冷待泼灭了颂莲内心的欲望之火,她开始逐渐觉醒,再加上与三太太在院墙上的对话更是让她对生活不再抱有期待,失宠后的颂莲不再执迷于那耀眼的红衣裳,蓝色成了她的日常着装的主色。与之相应,颂莲在陈府的处境也陷入了一种蓝色的抑郁和无奈之中,她对这种生活充满厌倦,但是又无力改变现状。二十出头的颂莲在这深沉的蓝色着装中依然俏丽,却又透着死水般的冰冷和绝望。影片最后,三太太死了,颂莲也疯了,短暂的理性也消失殆尽,在陈老爷的第五房太太进门时,颂莲重新穿回入府时的白色衣裙,只不过昔日两条乌黑的辫子不再油光整齐,她的眼神也变得空洞起来,正如府中上下所言“以前的四太太,脑子有病”,“一年的时间,颂莲所有的希望和反抗都以失败而告终,生活里的跌宕起伏、陈府的勾心斗角、‘吃人的’封建礼教已经把她彻底摧残成一个精神失常的女子。”[4]几经沉浮,终是黄粱一梦,颂莲重新穿回昔日的白裙,用衣着颜色的“轮回”,与封建礼教进行无言的反抗,也给了影片最后一个悲凉的收尾。

  4总结

  在电影里,服饰及其色彩俨然已成为一种含有情感意味的特殊道具。导演对服饰色彩的灵活运用使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领会影片主旨和风格,同时观众还可根据影片中人物服饰色彩及阶段变化,体会剧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并随着他们的情感波动,在影片的矛盾冲突中同喜同悲。服饰色彩在影片色彩基调中作为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对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宁宁.服装色彩设计与影片叙事的关系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24):81-82.

  [2]张国宏,何颖.从《卧虎藏龙》看李安电影的美学特征[J].电影文学,2013(24):89-90.

  [3]于江玲.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服饰语言解读[J].电影评介,2015(10):104-105.

  [4]胡静怡.《大红灯笼高高挂》色彩艺术运用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4):104-105.

  《探讨服饰色彩对电影艺术的作用》来源于《西部皮革》. 2022,44(09),作者:赵荣荣

与“探讨服饰色彩对电影艺术的作用”相关的推荐

1、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意义研究
摘要:在电影还处于黑白银幕的时候,人们就非常希望电影能够真...查看详情

2、探讨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一、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文字是一个记录、传播信息的符号系...查看详情

3、关于钢琴表演中色彩问题的探讨
摘要:【摘 要】在钢琴表演与色彩张力结合后,将使钢琴弹奏的整...查看详情

4、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运用初探
摘要:民间美术艺术融合了中华人民的几千年智慧,是历经了漫长...查看详情

5、中国配色,藏在诗里的浪漫美学
摘要:中国色彩之美说不尽,重拾中国审美体系下的传统色彩,以...查看详情

推荐阅读

首页 SCI期刊 点击咨询 EI 学术知识